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温州普法 > 以案释法
以案释法:朋友圈知假售假行不行?

翻翻微信朋友圈
总有那么几个“熟人”在做着“小生意”
低价手机某田球鞋“微瑕”化妆品……

 

但朋友圈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卖
一不小心
就会踏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无证售卖吉祥物骗巨款

一到大型赛事,最受人欢迎的,非赛事吉祥物莫属,往往是“一物难求”。找代购、排长队,为了抢到这些赛事吉祥物,小许身边好多同学也加入了“抢购”。看到赛事吉祥物的需求如此之大,还未成年的小许(化名)窃喜,认为找到了“商机”。于是,小许便在朋友圈发布消息,谎称自己是深圳某公司负责人,并借此身份发布自己有赛事吉祥物的进货渠道。

 

小彭(化名)和小林(化名)看到小许的朋友圈后联系上了他,有意向其购买。小许便借机谎称自己拥有赛事吉祥物货源还出具深圳某公司“特许零售店证书”“告知函”等材料。获得小彭和小林的信任后,小许骗取小彭货款54151元,收取小林保证金、货款共计81040元。收到钱后的小许把钱用于他的日常开销、个人消费等,并未遵守约定如期发货。之后,小彭因小许无法按时交付产品,要求小许返还之前支付的货款。这时的小许哪有钱偿还呀!小彭找到小许,在多次的催促下,小许只返还了29102元,小彭最后选择了报警,而小许也随同小彭接受公安机关的调查。案发后,被告人小许的家属代小许返还被害人小彭、小林的被骗财物,并且取得小彭和小林的谅解。

庭审现场

庭审中,小许对于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后悔不已,称自己只是因为贪心才走上歧路,现在自己知道错了,自愿认罪认罚,也愿意积极赔偿损失,并且获得受害人的谅解。经审理,法院认为,被告人小许无视国家法律,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身份、捏造事实取得被害人信任,骗取被害人财物,数额巨大,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小许作案时未满十八周岁,依法应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小许原地等待民警并主动接受询问,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是自首,依法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被告人小许自愿认罪、认罚,具有悔罪表现,且家属代其赔偿被害人并取得谅解,可酌情从轻处罚。综上,法院判决:

一、被告人小许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000元;

二、公安机关扣押的涉案物品依法予以没收。
现判决已生效。

法官说法

在微商占据半壁朋友圈的今天想挣钱无可厚非但一定不能越过法律的界限盘小法提醒您部分不能随意在朋友圈卖的物品

1、香烟

香烟是我国专营的特殊商品,必须要取得烟草专卖经营许可证才能销售,否则就是违法犯罪,而在微信上销售香烟,同样也构成违法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医疗物品

医疗器械产品必须经过相关部门审批,获取《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后才可开展销售。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的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3、代购假货

尽管朋友圈里售卖的所谓廉价“名牌”衣服、包包很吸引人,但不要为了一时利益就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不仅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还是一种违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售金额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野生动物

所有列入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个人都是不能随便买卖和饲养。大家切勿因一时新奇,购买属于国家保护动物而触犯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淫秽视频

传播淫秽物品行为素为公序良俗所不容,也是我们国家严厉打击的一种犯罪行为。不要为了赚钱,而越过道德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规定,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获罪人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提醒

从微商处购买商品支付方式随意,交易凭证和交易渠道不规范,消费者权益无法保障。大家网上购物、网购交易时最好选择正规官方网站,对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商品应有所警惕,不要轻信所谓的“低价”和推销信息。在购买大额产品时,最好验货后再进行打款,切莫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朋友圈营销。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