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温州普法 > 以案释法
以案释法:执行审计——让心存侥幸的娱乐会所“束手就擒”

引言

“今年受疫情影响生意不好,我们关门的时间比开门营业的时间还多,基本处于荒废状态,这么多钱根本还不起啊,给我们小企业‘喘口气’吧。”瑞安某娱乐会所的负责人丁某向执行法官诉苦。

“请在两天内提交所有经营账册,否则我们将进行强制搜查。若真如你所言,我们会和申请人做好释明工作;若情况不实,你将面临罚款、拘留、追究刑事责任等法律责任。”

日后,法院指定账户收到了来自丁某的220万元全款。执行审计为何有如此巨大威慑力,让心存侥幸的被执行人闻风丧胆?

【案情简介】

20208月,贾某作为某娱乐会所的隐名股东,将其名下15%的股权以18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丁某,丁某作为受让人、娱乐会所作为保证人,出具股权转让款欠条一份交贾某收执。

202111月,贾某与丁某、娱乐会所股权转让纠纷一案,经瑞安法院审理,判决丁某支付贾某股权转让款184万元、利息及违约金,娱乐会所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20226月,瑞安法院依贾某申请立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法院裁定冻结被执行人丁某名下股权,查明娱乐会所名下除了基础经营设备外,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执行法官多次实地走访,发现该会所总是处于闭门歇业状态,似乎很萧条,被执行人丁某也一口咬定自己没有履行能力。

调查处理

考虑到娱乐会所经营时间的特殊性,执行法官决定走访周边群众深入调查。“该会所白天基本不开门,在夜间隔三岔五会营业,有时候还能看到门口人来人往,生意还是挺不错的。”周边群众告诉执行法官。执行法官又通过多次夜间突击“暗访”,最终确认该会所处于正常营业状态。

根据前期的调查结果,执行法官认为被执行人可能存在隐匿、转移财产的违法行为,此时若采取执行审计措施,则能够清楚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或线索,判断被执行人履行能力,还可以查明会所在经营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违法情形,无形中给被执行人增加威慑力。法官遂决定引导申请执行人启动执行审计程序。

近日,瑞安法院向该娱乐会所发送执行审计通知书,责令交出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审计相关材料,但该会所负责人丁某却置若罔闻、态度敷衍。

面对反复耍赖、心存侥幸的被执行人,执行法官便将其“请”来执行局约谈,当面拆穿“会所不营业”的谎言,并严肃告知其拒绝提交公司账册的法律后果。见到法官动真格,丁某渐渐心虚害怕起来,当即保证2日内凑齐所有案款(本金、利息及违约金共计220万元),请求法院不要强制搜查账册。

法官说法

执行审计,是将法院执行与经济审计相结合,通过委托专业审计机构对被执行企业的财产状况进行审查,以查清其履行能力以及是否存在拒执情形的执行方式,是攻克执行难题的一把利剑。2022年来,瑞安法院已对70起案件、45家被执行企业启动执行审计程序,涉案金额超过1.16亿元,促使51起案件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或和解,执行到位金额1385.32万元,严厉打击了有履行能力却规避执行的被执行人,切实维护了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