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都市报:疫情期间被停薪留职 法律援助中心为她讨回公道 | ||||
|
||||
“感谢法律援助中心和援助律师,帮助我讨回了应得的补偿和公道。”黄莉(化名)激动地说。近日,黄莉收到了裁决书,确认黄莉的老东家某公司违法解除与她的劳动合同,并裁决该公司向她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7000余元,黄莉在裁决书生效之后收到赔偿金。 近年来,不少企业经营状况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效益下降,个别无良老板为减少用人成本,用各种套路威逼员工主动离职,避免支付解雇赔偿金,而黄莉就是被典型的企业“停薪留职”套路所困。2019年黄莉入职该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每月基本工资为5000元。但公司却一再以她业绩不好为由,单方面将黄莉的基本工资减少至2000元。看着越来越少的薪资,让黄莉的生活压力陡增,她多次与公司协调沟通,但公司却以不服从公司管理决定、业务不精为由,对黄莉做出停薪留职处理的决定,不仅将她移除出所有的公司工作群,还在朋友圈发布其停薪留职的通知,另外还将黄莉的微信等联系方式删除拉黑,并言语恐吓。幸得法律援助“破局” 最终帮助员工讨回公道并得到应有赔偿。万般无奈之下,黄莉向温州市某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请求指派援助律师为其维权。该中心指派浙江东瓯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海啸为黄莉的援助律师。张海啸与黄莉经过沟通了解,收集证据,证明该公司发放的工资薪酬待遇降低的事实以及有意辞退的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张海啸帮助黄莉拟定出赔偿金额以及仲裁方案等,向辖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了仲裁申请。 庭审中,张海啸表示,停薪留职字面意思看似该公司保留了员工的职位没有解除劳动关系,但是该公司在没有与员工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地停止发放薪水,这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享有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的基本原则,而且结合该公司将黄莉移除工作群、拉黑微信等行为,可以看出该公司是要彻底与黄莉脱离关系。究其原因,直接解除劳动关系涉及违法解雇赔偿金的支付,故采用停薪留职的手段变相逼迫劳动者自行离职,名为“停薪留职”实为解除劳动关系。最终帮助黄莉讨回了应得的薪资和公道。 法治引领护航共富 2021年温州市司法行政系统提供法律援助超15万件次、调解纠纷9.2万余件。法律公平公正,是群众捍卫自身权益的“利器”。今年以来,温州市为民办实事,提供法律援助、法律帮助和法律咨询共154654件次,“12348”服务热线施行“7×24”小时服务。该局还锚定共同富裕目标,成立营商环境法治评估中心,开展温州市营商环境法治指数研究。打造柔性执法2.0品牌,组建全省首个地市级免罚·指导·修复典型案例库。推进“法雨春风”、法律服务企业“十百千”工程、“千所联千会”等活动,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15813家,帮助全市358家商协会签订法律顾问。完善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公职管理人”制度,全市公职管理人承办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50件。深化“无证明”城市创建,取消司法行政证明事项14项、实行告知承诺制15项。扩面提质跨境法律服务,深化司法部与外交部远程视频公证试点,累计在9个国家16个城市共设立18个联络点,为海外华侨提供服务13187件次。坚持平安法治集成,今年全市成功调解矛盾纠纷92477件,成功率为99.82%,涉及金额34.29亿元。严格规范刑事执行。确保全市社区矫正安全稳定,截至12月底,全市在册社区矫正对象6221名,再犯罪率为0.01%。 据悉,今年温州市司法局直属分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温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温州市司法局法律援助工作处(行政审批处)被评为温州市2021年度万人评议机关中层处室和基层站活动满意处室(站所)之一。温州市司法局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评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获评司法部“法援惠民生·扶贫奔小康”品牌活动表现突出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