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区聚焦“一格局三重点”下好普法依法治理“一盘棋” | ||||
|
||||
“七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洞头区坚持“大普法”工作格局,紧扣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对象,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向社会各领域渗透、多层次延伸,为高水平建设海上花园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坚持法治先行,“三化举措”服务工作大局。一是普法形式多元化。贯彻“服务大局、普法先行”的理念,抓牢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这一重点,依托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全民学宪法 共建大花园”“防控疫情 法治同行”“司法行政百村百企行”“‘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通过提供现场法律服务等方式,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举办“五水共治”“大拆大整”等各类法治文艺演出,把法律知识通俗化,把法律规范直观化。开展“我与宪法”微视频比赛,举办“复工复产 安全防疫”渔民画作品微展览,让法治文化走到群众身边。截至目前,累计编发有关宣传资料15余万份,举办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二是普法力量社会化。充分挖掘社会普法资源,组建“七五”普法讲师团等专业宣讲队伍,围绕海上花园建设、海岛基层治理新样板建设、“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法治讲座。动员“海霞妈妈”“好厝边”“法润兰香”等普法志愿者队伍开展送法进万家活动,通过政策解读、对比分析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发挥普法教育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吸纳基层网格员成为渔农村普法工作的骨干力量,在矛盾纠纷化解、三治融合宣传等工作中发挥先进引领作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共培育“法治带头人”87人、“法律明白人”95人。三是释法平台专业化。建立典型案例发布机制、报送备案机制。组织以案释法宣讲团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等,紧贴三改一拆、扫黑除恶等民生热点问题开展生动具体的释法说理。依托以案释法微课件比赛、典型案例评比、庭审释法等活动,推动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队伍与群众“零距离”释法。在各新媒体平台上开设“以案释法”“法治云课堂”专栏,推送疫情防控、村社组织换届、最多跑一次等领域典型案例,发布知名法学专家对重点法律法规的最新解读课程,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让相关法条落地到生活细节中。 二、强化法治保障,“三大护航”助推项目落地。一是法律建议护航项目研究部署。区委、区政府组织召开重点工程项目推进协调会,认真听取相关法律意见,确保各类项目依法开展、依法移交、依法结算。参考破产重整、资金重组等司法手段,加快推进僵尸项目、蜗牛工程,成功处置珑头湾、国际大酒店等长期停滞项目。开展重点项目合同合法性审查,为岙仔旧村改造一期(安置房)项目、LPG深加工、海峡云村金岙 101 工程、“星空之城·星空岛”、东方世贸、“森活之家”等项目投资协议出具法律建议。二是柔性执法护航营商环境优化。督促各行政执法部门建立涉企行政指导目录,切实将行政指导融入涉企行政监管、执法工作,通过政策辅导、行政建议、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等方式,为企业出谋划策,引导企业树立自律意识。各职能部门“共同诊脉”、联手护航,确保重点工程建设无障碍推进,以高水平法治引领高质量发展。完善涉企免罚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涉企规范性文件征求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意见机制,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促各职能部门结合法律进企业、进市场等工作,广泛开展专项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场主体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三是法律服务护航项目建设进程。出台惠企便民法律服务十九条等系列依法保障项目建设政策文件,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与重大项目责任部门建立服务合作关系,深入开展“法律体检”,将普法元素融入项目建设的各环节,实现“重点项目推进到哪里,法律服务就保障到哪里”。组建法律服务团为霓屿紫菜园企业用工提供法律服务,为奥博休闲中心游艇码头遗留问题提供法律建议,为市域铁路S1线政策处理涉及的房产权属提供法律援助,为瓯江口大道工程房屋征收抽签选定评估机构和布袋岙首期安置房摸文定位等项目提供公证服务。 三、推进分层施教,“三个关键”实现精准普法。一是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区委常委会学习党内法规和区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将学法作为常务会议的固定议题,2016年来举办领导干部专题法治讲座31场。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法律知识“凡提必考”机制,组织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18批次160人次,考试成绩存档备案,作为领导干部考核和任用的重要参考。圆满完成公务员学法用法三年轮训计划,全区1200多名公务员普遍接受了一次宪法、监察法、行政法、公务员法的脱产培训。常态化开展区管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组织领导干部年度述法,推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不断提高。二是抓住青少年这一“关键时期”。采取“课堂+实践”的普法模式,全面实施“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法治征文和绘画比赛、法治类国旗下讲话、“法在心中”主题班会等实践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发挥好“师资+阵地”的平台引领作用,组建政法干警法治副校长、律师校园法律顾问团和“五老”讲师团,积极打造实验中学禁毒教育基地、实验小学食品科普教育基地等一批可观性与互动性兼具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为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法治实践体验。推动“学校+部门”的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普法工作的无缝对接,区法院开办“模拟法庭”“公众开放日”,邀请学生体验审判过程和实地观摩学习;区检察院成立“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办公室”,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区司法局推出“菜单式”普法,现场解答学生的各种法律问题。三是抓住宗教人士这一“关键群体”。深入实施宗教场所“十百千万”普法工程,面向宗教工作干部、宗教教职人员、信教群众,组织开展以宪法为主线,以宗教事务法律法规、国家安全法及土地、规划、建设等法律法规为支撑的“1+X”普法专题讲座100余场。开展国旗国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宪法和法律法规、平安创建、党报党刊等“五进宗教场所”活动,培育黄岙基督教堂、永福寺2处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培养宗教教职人员担任兼职法治宣传员,将法治精神融入讲经布道中,助推形成依法信教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