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司法动态 > 信息要闻
最新:温州律师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法律问题提供全方位解答!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尚在肆虐,社会各界都在为战胜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温州律师胸怀爱国之心,肩负法治担当,根据我国现有法律、行政法规和最新规范性文件,总结了52个与疫情相关的法律问题及建议,涉及合同管理劳动用工诉讼活动行政管理刑事风险等五个方面供社会公众参考。

 

速查目录

第一部分 合同管理

1. 商品广告中对防治突发传染病做虚假陈述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3.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是否可免责?

4.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对合同应如何处理?

5. 合同当事人面临疫情的法定义务是什么?

 

第二部分 劳动用工

6. 职工患新冠肺炎或疑似症状,被隔离期间有无工资?

7. 职工被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标准是什么?

8. 员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9. 职工因疫情防控未及时返岗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10. 企业受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如何发放工资?

11. 因防控疫情影响单位延迟日期发放工资的,是否构成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

12.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降低工资?

13.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让劳动者轮岗轮休?轮岗轮休期间如何发放工资?

14.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缩短工时的如何发放工资?

15. 劳动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16.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有无加班工资?

17.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有无加班工资?

18. 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有无加班工资?

19. 用人单位可否以从武汉来为由拒绝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20. 劳动者被隔离或治疗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期满如何处理?

21. 劳动者拒绝接受与传染病有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或故意传播病毒的,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部分 诉讼活动

22. 当事人因疫情耽误起诉、申请执行、申请仲裁怎么办?

23. 当事人因疫情耽误上诉怎么办?

24. 当事人因疫情无法开庭、预交诉讼费、举证或调取证据、不能履行生效判决怎么办?

25. 专用于疫情防治的资金和物资被查封、扣押、冻结了怎么办?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

26. 什么是 I级响应?

27. 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中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28. 转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中对于疫情的不实介绍,会否涉及社会治安法律风险?

29. 如何认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30. 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为由,拦路阻截他人会否存在违法风险?

31. 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为由,私自开拆他人邮寄物品的,会否存在社会治安法律风险?

32. 在疫情防控期间,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决定的,构成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33. 对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污水、污物等应如何处理?

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各单位或个人有何义务?

35. 出、入境人员违反规定逃避检疫会面临处罚吗?

36. 对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会面临处罚吗?

37. 个人因病毒感染患病发生的救治费用,有无补助?

38. 什么是稳岗补贴,企业如何申请?

 

第五部分 刑事风险

39. 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防疫情药物的名义诈骗,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0. 故意传播本次新型冠状病毒,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1. 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2. 阻碍卫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3. 编造或者故意传播虚假灾害信息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4. 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5. 贪污、侵占防疫情款物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6. 挪用救灾款后又返还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7.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防控疫情活动中,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48. 受委托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人员,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存在刑事风险吗?

49. 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或者假药、劣药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50. 哄抬物价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51. 违法处置含新型冠状病毒的废物,造成污染事故的,承担什么责任?

52. 疫情灾害期间国家严厉打击的刑事犯罪还有哪些?

 

第一部分 合同管理

1. 商品广告中对防治突发传染病做虚假陈述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律师提示:对发布涉及口罩、消毒产品、防护工具等商品的广告中肆意夸大和编造其性能、用途、功效、质量等的违法行为,以及在广告和商业宣传中宣称产品可以防治突发传染病、严重误导民众的违法行为,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赔偿消费者损失外,还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消费者商品价款三倍的增加赔偿。此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最高可处以二百万元的罚款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虚假广告罪定罪处罚。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律师提示: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一种突发性的异常事件,一种全国范围内爆发的疫情,且从其爆发至今,尚未确定确切的传染源,亦无绝对有效方法阻止其传播及治愈患者,是人类无法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不可抗力。

 

3.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是否可免责?

律师提示:因政府及有关部门为防治疫情而采取行政措施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者由于疫情的影响致使合同当事人根本不能履行而引起的纠纷,根据疫情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疫情系在合同成立以前或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的,不能免除责任。此外,疫情并非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原因的,亦不能免责。

 

4. 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导致合同不能履行,对合同应如何处理?

律师提示:疫情导致合同义务不能履行的情况可分为合同全部不能履行、合同部分不能履行及合同暂时不能履行三种。

对合同全部不能履行的,当事人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及时以书面方式通知对方解除合同,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或由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被通知一方如有异议,应在收到解除通知之日起三个月内向法院起诉主张异议。对合同部分不能履行或暂时不能履行的,当事人可协商变更合同,约定延期履行或部分履行。

 

5. 合同当事人面临疫情的法定义务是什么?

律师提示:当事人因疫情影响不能履行合同时,负有通知义务和证据提供义务,即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同时,对方负有避免损失扩大的义务,即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否则,义务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二部分 劳动用工

6. 职工患新冠肺炎或疑似症状,被隔离期间有无工资?

律师建议:无论是隔离治疗、隔离措施、医学观察还是紧急措施而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单位都应当支付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人民政府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留验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留验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照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一条: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可见,通知对两种情形作了统一规定,无论是医疗机构隔离治疗的,还是政府实施隔离措施的,甚至是对于医学观察期间的,以及采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都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做好劳动关系工作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职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7. 职工被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标准是什么?

律师建议:被隔离观察期间的,单位应当支付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当然,如果职工的奖金与该职工或单位的业绩相关,则在单位业绩不佳或停工、停产的情形下,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不予发放奖金的,单位向职工发放工资不包括相关奖金是合理的。

新冠肺炎患者或者疑似症状被隔离观察的,隔离观察期间的工资是最低工资吗?是病假工资吗?还是正常工资?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甲类传染病疑似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经留验排除是病人或者病原携带者后,留验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由所属单位按出勤照发。这一规定明确了工资按照出勤照发,也就是按照职工正常提供劳动的标准发放。

按照正常工作期间的标准发放工资报酬,即正常提供劳动时所发的基本工资、奖金、津补贴都应当发放,这些都属于工资的范围。但,如果职工的奖金与该职工或单位的业绩相关,则在单位业绩不佳或停工、停产的情形下,按照单位的规章制度不予发放奖金的,单位向职工发放工资不包括相关奖金是合理的。

 

8. 员工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可以享受什么待遇?

律师提示:企业员工被隔离期间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或其他疾病需要治疗时,享受医疗期的有关待遇。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二条: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 号)第 59 条规定,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9. 职工因疫情防控未及时返岗的,工资标准是多少?

律师建议:因疫情防控未及时返岗的,经与职工协商一致,可通过优先安排职工年带薪年休假方式解决。职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

由于防控疫情需要,多地已采取全面暂停公共交通运输等交通管制方式。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做好劳动关系工作的通知》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对于因疫情未及时返回企业复工的职工,经与职工协商一致,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其中,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职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

 

10. 企业受疫情影响而停工、停产的,如何发放工资?

律师建议:合理调整生产经营,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同时争取相关补贴等政策待遇。

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浙江省规定,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二条: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办法执行。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二条规定:非因劳动者原因造成单位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用人单位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则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做好劳动关系工作的通知》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停工停产的,未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最长三十日)的,应当按照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可以根据职工提供的劳动,按照双方新约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企业没有安排职工工作的,应当按照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支付职工生活费,生活费发放至企业复工、复产或者解除、终止劳动关系为止。

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

 

11. 因防控疫情影响单位延迟日期发放工资的,是否构成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

律师建议:因防控疫情影响单位延迟日期发放工资的,属于不可抗力,不构成未及时支付劳动报酬。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七条规定:工资必须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的日期支付。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国办专门发文延长3天春节假期,部分地方如上海、浙江明确要求延后复工,这就可能会导致部分单位无法在此期间发放工资,从而错过本该发放工资的日期,导致延迟日期发放工资。比如单位每月均是4日发放工资,但由于未复工等因素影响,单位可能要在15日才能发放工资,劳动者是否可以以此为由认为单位未及时发放工资?从而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从而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

尽管有明确规定必须至少按月支付,如果遇到节假日或休息日则应当提前支付,但这是在可以预期的节假日、休息日的情况下。推迟复工的要求,以及防控疫情的需要,都不属于在春节前就能预期到的情形,因此,不可能苛求单位能够提前发放。在此情况下,由于未能复工,在推迟复工期间不能发放工资属于不可抗力,不可归咎于单位,应当不属于法定的未及时支付工资情形。当然,单位应当在复工后第一天就立即向职工补发工资。

 

12.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降低工资?

律师建议: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如果有劳动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规定,企业生产经营和劳动者业绩相关,劳动者业绩又和劳动报酬挂钩的,可以依法降低劳动报酬;

对于实施综合工时制和不定时工时制的企业,可以采取集中休息、集中安排工作的方式进行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工作安排;

对于实施标准工时制的企业,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原则上需要与员工协商一致。

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规章制度规定的标准,向劳动者发放工资,否则属于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应当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补足工资,劳动者以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还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因此,一般情况下,企业不能随意降低工资标准。

但如果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如果劳动者的业绩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接相关的,而劳动者的业绩又和其劳动报酬挂钩的,企业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或规章制度规定,依法降低劳动报酬。

除双方约定劳动报酬和业绩挂钩,业绩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直接相关的情形之外,企业要降低工资报酬,只能和劳动者协商。《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13.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让劳动者轮岗轮休?轮岗轮休期间如何发放工资?

律师建议: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可以让劳动者轮岗轮休,轮岗轮休期间不用发工资,但应该发放生活费。

《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企业可以采取轮岗轮休的方式稳定工作岗位,但前提是和职工协商一致。

由于轮岗轮休不是被隔离而无法上班,也不是节假日,属于企业自己确定的休息日,在法定计薪天数不包括休息日的法理影响下,由于轮岗轮休的,休息期间企业不用支付劳动报酬。此轮岗轮休和停工、停产并不相同,所以不受后者关于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要正常支付工资等规定的影响。且在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目的下,可以理解为休息而不用发工资,但应该发放生活费。

 

14. 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可否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缩短工时的如何发放工资?

律师建议:因疫情影响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经协商一致可以缩短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因缩短工时的,可以相应减少劳动报酬,但不应当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第二条规定: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企业可以采取缩短工时的方式稳定工作岗位,但前提是和职工协商一致。

由于缩短工时不是节假日,属于企业自己确定的工作时间,按照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原则,由于工时缩短的,企业可以相应减少劳动报酬,但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缩短工时和停工、停产并不相同,所以不受后者关于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要正常支付工资等规定的影响。且在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的目的下,可以理解为缩短工时后可以相应减少劳动报酬标准,但不应当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15. 劳动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律师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明确规定了三种加班工资的支付标准,按照不同标准执行即可。

劳动者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应当依法支付加班工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16.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有无加班工资?

律师建议: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照300%支付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则要看在综合计算期间是否超过工作时间总数,没有超过的不用支付加班工资,超过的则按照延长工作时间支付150%的加班工资。

经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用人单位,按照《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三款: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其综合计算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按本规定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劳部发〔1997271号)第七条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期间内,如果劳动者在实际工作时间总数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如果在整个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总数不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只是该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某一具体日(或周、或月、或季)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其超过部分不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此外,该复函第五条规定: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因此,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按照300%支付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则要看在综合计算期间是否超过工作时间总数,没有超过的不用支付加班工资,超过的则按照延长工作时间支付150%的加班工资。

 

17.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有无加班工资?

律师建议: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没有加班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三条第四款: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上述规定即该条第一款规定的150%200%300%的加班工资。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60条规定,全体职工已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一般管理人员(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人员除外)经批准延长工作时间的,可以支付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因此,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因疫情防控需要加班的,均不执行加班工资的规定,即无论是否在法定节假日加班,都没有加班工资。

 

18. 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有无加班工资?

律师建议:在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不属于加班,没有加班工资。

推迟复工,是为了防控疫情,并非是法定节假日,也并非是休息日。为了防控疫情而在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属于正常上班,自然没有加班工资。如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0127日发布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实施支持保障措施的通知》的规定,3日到9日推迟复工期间上班的,不算加班。

 

19. 用人单位可否以从武汉来为由拒绝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律师建议:遇此情况,建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解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劳动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的前提下,对于从武汉来的劳动者,已经过医学观察及采取其他必要预防措施,并经权威医疗机构确诊无风险的,用人单位不得以此为由拒绝与其建立劳动关系。当然,该劳动者不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录用条件的除外。

 

20. 劳动者被隔离或治疗期间,用人单位能否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期满如何处理?

律师建议: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但是,因劳动者存在过错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及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除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于 2020124日发布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该通知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21. 劳动者拒绝接受与传染病有关的预防控制措施,或故意传播病毒的,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律师提示:若劳动者因拒绝接受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公务罪等刑事犯罪,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六项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依法解除劳动合同,且不必支付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还应根据相关规定,对公安等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应的配合、协助等。

 

第三部分 诉讼活动

22. 当事人因疫情耽误起诉、申请执行、申请仲裁怎么办?

律师提示:当疫情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并导致当事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民事诉讼时效中止。应注意的是,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六个月内,当事人应积极行使请求权,否则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申请执行时效、仲裁时效的中止问题与前述诉讼时效中止问题相同。

 

23. 当事人因疫情耽误上诉怎么办?

律师提示:上诉期间可申请顺延,但为减小不被法院准许的风险,建议尽早联系法院表达上诉意向。

《民事诉讼法解释》明确规定的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不变期间有:

1)第三人提起撤销之诉的期间;

2)对判决、裁定申请再审的期间;

3)利害关系人对法院作出的确认调解协议、准许实现担保物权裁定的异议期间;

4)对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期间;

5)以新证据申请再审的期间;

6)必要的共同诉讼人申请再审的期间;

7)案外人申请再审的期间;

8)利害关系人申请除权判决的期间。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耽误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可向法院申请顺延,但是否准许由法院决定。

 

24. 当事人因疫情无法开庭、预交诉讼费、举证或调取证据、不能履行生效判决怎么办?

律师提示:民事诉讼中的期间包括法定期间和法院指定期间。本问题中提及的均为法院指定期间,当事人确因疫情将耽误期限的,均可向法院申请顺延期限,但需注意应最迟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申请。

 

25. 专用于疫情防治的资金和物资被查封、扣押、冻结了怎么办?

律师提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规定被执行人的财产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情形之一为法律或者司法解释规定的不得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期间依法做好人民法院相关审判、执行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专用于非典防治的资金和物资,不得采取查封、冻结、扣押、划拨等财产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按照该规定之精神,本次疫情防治专用资金和物资亦不得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或强制执行措施。被执行人遇此可向法院提出异议。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

26. 什么是 I级响应?

律师提示:I 级响应是指在发生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省指挥部根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应急处置工作,属于最高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制。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是主要的法律依据,该法律同时规定了政府部门划定控制区域、疫情控制措施、流动人口管理、交通卫生检疫、信息发布和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责和权力。此次新冠病毒疫情来势凶猛。在一级响应下,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会面临从严从重的处罚。

 

27. 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中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律师提示:在网络社交工具中发布言论受众为不特定主体,因此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属于公共领域的范畴。在公共领域范畴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系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将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28. 转发微信朋友圈等网络社交工具中对于疫情的不实介绍,会否涉及社会治安法律风险?

律师提示:会。尽管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传播者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所传播的言论属于谣言,但这并不影响传播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是散布谣言的行为,只要认定行为人传播谣言的行为达到了严重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程度,便可以依据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惩罚。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传播谣言的行为有存在明知是谣言而传播的话,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29. 如何认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严重扰乱公共秩序?

律师提示:当前对于严重扰乱公共秩序的认定标准认识不一,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对扰乱互联网公共秩序一般以同一网络谣言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作为入罪判断的标准。社会治安案件的认定标准按照造成的社会影响以及大环境确定,当前形势必然一切从严。

 

30. 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为由,拦路阻截他人会否存在违法风险?

律师提示:会。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所有的民事主体在社会中均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人在没有法定事由(正当防卫)的前提下均不得损害其他民事主体的权利。关于疫情的防控工作包括隔离、管制、限制通行自由等均属于国家的行政权力,公民个人或者单位均无权实施。一旦实施上述行为,将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到处罚。

 

31. 在疫情防控期间,以可能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为由,私自开拆他人邮寄物品的,会否存在社会治安法律风险?

律师提示:会。邮件的安全涉及公民的个人信息秘密,任何民事主体均无权进行私拆,否则属于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可能受到治安管理处罚。

 

32. 在疫情防控期间,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发布的命令、决定的,构成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

律师提示: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属于 I级响应的紧急状态。所有与疫情防控工作相关的命令及决定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中所规定的情形,如果拒不执行可能会被认定为妨害社会管理秩序。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条规定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处警告或者 2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 5日以上 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 500元以下罚款

 

33. 对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污水、污物等应如何处理?

律师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3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各单位或个人有何义务?

律师提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 三十一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35. 出、入境人员违反规定逃避检疫会面临处罚吗?

律师提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或者罚款:(一)逃避检疫,向国境卫生检疫机关隐瞒真实情况的;(二)入境的人员未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擅自上下交通工具,或者装卸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不听劝阻的。罚款全部上缴国库。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或者有引起检疫传染病传播严重危险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36. 对妨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的行为会面临处罚吗?

律师提示: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37. 个人因病毒感染患病发生的救治费用,有无补助?

律师提示:根据《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经费有关保障政策的通知(财社〔20202号)》规定,对于确诊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中央和地方财政给予补助。

 

38. 什么是稳岗补贴,企业如何申请?

律师提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失业保险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1476号)规定,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以下简称稳岗补贴)。根据人社部《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 号)的规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企业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时,可以申请稳岗补贴:

1)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和环保政策;

2)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

3)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

4)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

 

第五部分 刑事风险

39. 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防疫情药物的名义诈骗,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假借研制、生产或者销售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用品的名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有关诈骗罪的规定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0. 故意传播本次新型冠状病毒,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1. 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患有突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突发传染病而拒绝接受检疫、强制隔离或者治疗,过失造成传染病传播,情节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按照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2. 阻碍卫健委等部门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为防治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而采取的防疫、检疫、强制隔离、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的,以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43. 编造或者故意传播虚假灾害信息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编造与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有关的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此类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以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44.强拿硬要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45. 贪污、侵占防疫情款物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贪污、侵占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款物或者挪用归个人使用,构成犯罪的,分别以贪污罪、侵占罪、挪用公款罪、挪用资金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

 

46. 挪用救灾款后又返还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挪用用于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救灾、优抚、救济等款物,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定罪处罚,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7.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防控疫情活动中,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工作中,负有组织、协调、指挥、灾害调查、控制、医疗救治、信息传递、交通运输、物资保障等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以滥用职权罪或者玩忽职守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48. 受委托代表政府行使职权的人员,在疫情防治过程中存在刑事风险吗?

律师提示: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或者在受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人员编制但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行使职权时,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49. 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或者假药、劣药的,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生产、销售伪劣的防治、防护产品、物资,或者生产、销售用于防治传染病的假药、劣药,构成犯罪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生产、销售假药罪或者生产、销售劣药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依据销售金额和情节严重的不同,依法处以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

 

50. 哄抬物价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面临怎样的刑事风险?

律师提示:违反国家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物价、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51. 违法处置含新型冠状病毒的废物,造成污染事故的,承担什么责任?

律师提示: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造成突发传染病传播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的,以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2. 疫情灾害期间国家严厉打击的刑事犯罪还有哪些?

律师提示:2003年非典期间,最高法、最高检曾联合出台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涉及 30个罪名: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劣药罪

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失职罪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员滥用职权罪

非法经营罪

诈骗罪

妨害公务罪

故意伤害罪

故意杀人罪

抢劫罪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煽动分裂国家罪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寻衅滋事罪

非法行医罪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贪污罪

侵占罪

挪用公款罪

挪用资金罪

挪用特定款物罪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

 

 

(感谢浙江嘉瑞成律师事务所整理提供)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